李昌平常委在全省深化现代畜牧业发展现场会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14-12-30 10:55:47 点击量:28 责任编辑:
同志们:
  畜牧业发展水平是衡量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现代畜牧业发展,2009年开始以现代畜牧业重点培育县建设为抓手,推进全省现代畜牧业提质扩面,2013年又启动了第二轮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下面,我就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作一通报。稍后,魏宏省长要做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精神,抓好落实。

一、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成效显著

  各地围绕提质增效、助农增收、保障供给的目标,加强规划引导、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和组织保障,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现代畜牧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初步形成了技术装备先进、组织方式优化、产业体系完善、生产能力增强、综合效益提高的格局。与2012年相比,2014年40个重点县畜牧业产值819.9亿元,增加110.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47%,比全省平均高5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牧业现金收入2395元,增加600元以上,占家庭经营现金收入的44%。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明晰发展思路,探索了区域特色鲜明的发展路子。坚持走科技驱动、内涵提升、种养平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路子,立足区域资源和市场需求,现代畜牧业走差异化发展路子。彭州、射洪、荣县、简阳等平原丘区,科学布局主导产业、养殖基地,配套优质畜禽、饲料、饲养、加工、储运等环节,基地发展规范有序、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产业经营形式创新。南江、昭化、南部、沐川等盆周山区,利用丰富的草山、草坡、林地、秸秆和地方畜禽品种资源,引进培育龙头企业,打造标准化示范小区,带动农户发展草食牲畜和林下养殖,走出了具有山区特色的现代畜牧业发展路子。崇州市、东兴区、翠屏区等市(区),围绕大中城市对优质畜产品多样化需求,走出了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鲜活优质、观赏体验型现代畜牧业发展路子。红原、理塘等高原牧区坚持生产生态结合,统筹生态保护、牧业生产和牧民生活,发挥牦牛、藏羊和草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标准化草场和现代家庭牧场,走出了生态养殖和草原观光相结合的草原畜牧业发展路子。
  第二,转变生产方式,形成了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格局。把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作为转变生产方式,提高养殖效益的着力重点,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养殖农户”共建联建养殖小区,建设“养殖+沼气+种植”等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发展区,以标准化生产统揽产品质量安全、动物卫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初步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与2012年相比,重点县畜禽标准化养殖增长了2倍,部省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占全省47%,生猪规模养殖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畜禽良种面提高1—3个百分点。推广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特征显著的分段饲养、水帘降温、自动采饮、饮水净化、粪污处理等先进技术,形成了一批现代化养殖示范场。
  第三,着力产业升级,提升了畜牧业组织化产业化水平。注重龙头引进、专业合作、职业农民培育、体制机制创新、知名品牌创建,推动产业上档升级,着力提高养殖户组织化、产业化和集约化经营水平。温氏、特驱、巨星、五友、齐全、玉冠农业等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积极参与重点县建设,采取利益兜底、订单养殖,带动农户发展现代畜牧业,打造畜牧业产业集群,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采取资金、土地、牲畜等入股方式,建立规范化、实体化专业合作社,构建了以合作社为纽带,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实施国家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畜牧业扶贫开发、农牧民技术培训等项目,培育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与2012年相比,重点县由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66家、超50亿元的1家,创国家和省级名牌产品42个,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806个、入社会员35万户。初步形成了主导产业都有大型龙头企业带动、都有专业合作社组织、都有服务体系配套的现代产业格局。

   第四,保障措施有力,构建了畜牧业现代化支持体系。坚持把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全面建成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建立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加强了目标管理、协调服务和督促检查。按照适度超前、整体规划、分步推进、突出特色的要求,与区域发展、产业布局、环境保护相衔接,与自然资源、产业基础、生态保护相结合,与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相融合,科学编制规划和实施方案。按照整合资金、综合示范、集中成片、整体推进的要求,将涉农资金打捆使用,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综合运用直接补助、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手段,引导龙头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重点县建设。坚持土地综合治理规划、年度供地计划与重点县建设规划相衔接,优先安排畜牧业发展用地。支持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鼓励各类担保机构开展现代畜牧业担保业务。2014年,重点县各级财政投入现代畜牧业发展资金10.02亿元,拉动社会资金投入36.08亿元。为防范市场风险,成都、自贡、南充等一批重点县主动开展了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试点。  

实践证明,重点县建设是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推动畜牧业现代化方面创造了不少经验,值得各地相互学习、借鉴推广。

二、研究解决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目前,重点县建设中还存在一些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务必高度关注,深入研究解决。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和综合生产能力低的问题。从生猪结构看,良种化水平不高,个体生产性能低,与建设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目标和市场优质化消费需求不相适应。“一猪独大”的格局没有改变,优势特色畜产品区域化、集群化发展亟待提速,标准化规模养殖亟需大力拓展,符合适度规模方向的养殖主体需要大力培育。
  二是规模养殖水平提高和成本比较优势衰减的问题。规模养殖以工业饲料为主,我省饲料粮不足,新饲料开发滞后,饲料原料大量依赖省外调入,饲料成本每吨比全国均价高150元左右,加之1/3左右的生猪需外销,增加了营销成本,影响了养殖效益,成本比较优势不断衰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趋弱,成为制约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突出问题。
  三是畜牧业发展生产要素投入保障难的问题。资金、技术、土地、管理要素投入存在突出问题,包括规模化养殖资金需求多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现代畜牧业技术装备要求高与农村人才缺乏的问题,保障畜牧业建设用地与土地规划供地政策之间的矛盾问题,现代畜牧业科学管理与管理咨询服务滞后的问题。
  四是畜牧业提质增效与农民持续增收的问题。从长期趋势看,农民通过发展现代畜牧业,产业受益面和增收稳定度还不确定,确保农民稳定增收任务艰巨。主要表现在,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利益分享不均、农民风险过大;农民组织化程度需要提高,大多数合作社组织松散、决策失范,在教农学技、带农入市、助农增收、为农服务等方面作用发挥不够;猪禽价格频繁波动对农民养殖收益造成影响。
  五是科技兴牧与适用技术推广应用的问题。“草、畜、病、改”是科技兴牧的关键环节,粮经二元结构需要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畜禽养殖需要与种植业和林果业在时空上合理布局,动物防疫需要解决好疫苗注射率和抗体保护率不高的问题,畜禽改良需要与地方品种保护结合起来,科技人员需要在政策支持保护下放手发挥“顶天立地”的作用,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
  这些问题,如果不深入研究和妥善解决,现代畜牧业发展就会陷入举步维艰和徘徊不前的窘境。

三、推进重点县建设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畜牧业发展已经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呈现出“双高”和“双紧”(高成本、高风险,资源环境紧约束、生产要素紧平衡)的阶段性特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必须坚持把现代畜牧业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突破口。完善产业规划,农牧合理布局,持续加大投入,市、县财政应设立现代畜牧业发展专项,促进产业规模、产业水平、产业结构、产业技术升级,加大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推进力度。
  二是必须坚持把现代畜牧业定位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畜牧业是实现农民增收、农村小康与满足市场供给结合最紧密的产业,农民既是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主体,也是发展成果的受益主体,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可以实现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三是必须坚持畜牧业发展与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联动。抓住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为规模养殖带来的生产要素和市场空间,促进农民分工分业,优化畜牧产业布局,建设现代养殖基地。在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基础上,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和物流配送业,使现代畜牧业发展速度与二三产业发展水平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相适应,与种植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四是必须坚持把发展重点转移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在优化品种、调整结构、严格标准、健康养殖上下功夫,使产业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设施改善、劳动者素质提高,更多依靠一二三产业融合联动发展,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是必须坚持现代畜牧业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大力推动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适度规模养殖户等产业链主体之间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和风险分摊机制,推动主体之间在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相互融合、利益均衡、一体发展,建立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的产业发展格局。